|
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,提升社区服务水平”及答复 发布时间:2017年08月21日 发布单位:市政协 |
案由:完善社区服务功能,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提案人:经贸二组 承办单位:市民政局 提案正文: 一、基本情况 社区是完善城市功能、提高居民素质、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。做好社区服务对于促进居民安居乐业、提升市民生活质量、扩大就业、帮扶弱势群体、服务重点人群、化解社会矛盾、促进文明城市创建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我市共辖城市社区51个,其中纯城市社区32个、村改居社区12个、集镇社区7个,社区工作人员265人。目前社区主要提供代办、卫计、党员管理、流动人员管理、民事调解等基本服务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,现行的社区功能设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要、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,亟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、社工人才、社会组织等建设,提升社区服务水平。 二、存在问题 1.社区服务基础设施不足。一直以来,用房供给矛盾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,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城市老社区,表现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需求普遍不足。城区的30个纯城市社区(除12个“村改居”外)中,办公服务用房面积大于400平方米的约占一半(16个),还有14个老社区用房面积没有达到省定标准,其中3个社区勉强有100平方米,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。原因多种多样,有的是因为早期政策不完善;有的是因为公建配套不足;有的是因为被其他单位占用;有的是被长期出租,等等。 2.社区工作者的整体结构不平衡。大部分社区存在社区工作者性别比例大(女性较多)、文化程度偏低、年龄结构悬殊大等问题;有的年轻社区工作者不够安心,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;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培训,任职后培训方式单一;社区工作者工资收入与承担工作不平衡,影响工作的积极性。 3.社区服务内涵不足。一是尽管2014年7月在常州市城乡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社区“减负增效”的目的及具体工作任务,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其他条线单位仍然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。二是物业属地管理后,物业管理工作均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,大量的矛盾严重影响了社区“干群关系”。社区工作疲于应对上级下达的任务和处理物业事务,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。 三、工作建议 一是实施社区服务设施提标工程。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、新建小区配套、公建配套清查、地企共驻共建等方式,重点推进社区服务用房建设,着力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不足问题。一是老小区改造要集中考虑周边老小区的社区用房问题;二是加大公建配套用房清查力度,首先由机关单位带头移交占用的公建配套用房,其次再清理物业和个人侵占的公建配套用户;三是新建小区要按照一室多能、一室多用的要求,科学统筹规划社区办公、活动场所及其它服务设施,加大社会组织服务、居民议事、图书阅览、卫生、娱乐、养老、托幼等场所建设建设力度,不断提高社区硬件条件,完善社区的综合服务功能,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。 二是实施社工人才培育工程。按照“年轻化、知识化、能服务、懂管理”的要求,公开招聘一些素质好、能力强、年纪轻、学历高、热爱社区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或优秀的社会工作者,建立中青相结合,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者队伍。深化对社区工作者思想道德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,使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,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。同时完善培训、交流、考核、激励、晋升等工作机制,强化对社区工作者的管理,进一步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。 三是实施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工程。积极推进以社区为平台、社会组织为载体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“三社联动”机制建设。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养、评价、使用、激励和保障机制,吸纳社会工作人才从事社区和社会组织工作。大力培育服务型、公益型、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,通过直接资助、以奖代补、购买服务、公益创投等方式,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。 四是以为老服务为抓手,逐步建立多形式的为老服务机构,将为老服务落到实处。2015年,溧阳65岁及以上人占总人口的21.8%,这意味着65岁及以上人口持续增加,人口红利逐渐消失,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,因此,养老问题的严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。为老服务一直是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,面对现实情况,社区需要以为老服务为抓手,在充分掌握社区老年人结构的基础上,统计好空巢、独居、暂住、借住、常住等各种情况,分析、选择是否需要设立助餐点、老年人日托中心和居家养老中心。溧城镇现已经设立先进社区、北郊社区两个助餐点,已经实行了11个多月,以北郊社区为例,自行雇用厨师、自行采购,每日提供中餐,十月份服务387人次,十一月份服务1083人次,服务人次呈增长趋势。北郊社区交通便捷,有多路公交车经过,每餐配合老年人的口味,提供三菜一汤,在收费方面,老年人每人每餐付费6元,每餐政府补贴2元,因其交通便捷、价格合理、菜色丰富受到老年人的欢迎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,溧城镇计划广泛布点,在燕山新村社区、清溪路社区、平陵社区、阳光城市社区设立助餐点,并且配套日间照料室,供老年人休息。在助餐点的建设中,首先要选择助餐点设立位置,交通便捷,以辐射周边四五个社区为佳,或是采用其他社区配送的方式来为周边社区的老年人提供餐点,最重要的是要保障食品安全,制定餐点标准、服务标准,确保老年人能吃得好、吃得健康。社区居委会在助餐中心建设前期要与其紧密结合,监督、协调助餐中心的运行,在助餐中心步上正轨后,分离职权,在必要时彼此配合,推动助餐中心规模扩大、辐射更广,切实为老年人服务。 五是培育社会组织,拓展社区服务内容。随着居民对社区环境、孤寡老人照顾等带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问题越来越关注,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,这就需要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,提升社区服务能力。社区社会组织应该是扎根社区,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组织。社区居委会对其应该有促进、推动作用,两者之间应形成“以社孵社、以社促社、以社助社”的“三社联动”发展模式。对社区社会组织,政府需要通过在政策、资金上予以扶持,对于一些政府、居委会不好做、做不好的事情交给社会组织来做,政府只需要做好监督、引导即可。一是因为政府、居委会在实操经验及专业上不如专业的社会组织有优势,二是政府要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,减少政府服务机构,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。因此培育社区社会组织,加强协调合作是提升社区服务的可行性选择。由此,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、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新型社会福利、社会保障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、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体系。例如,针对双职工家庭孩子周末、节假日无人照料的情况,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日托中心,解决家长的后顾之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[ 我要打印 ] [ 关闭 ] [ 页面纠错 ]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