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委员提案“关于实施旧城更新改造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”及回复 发布时间:2016年08月03日 发布单位:政协 |
案由:关于“实施旧城更新改造建设工作”的几点建议 提案人:谢菊芬 承办单位:住建委 提案正文: 我市旧城改造历经数年,总体评价是:“旧城持续改造,局部成绩可观,全面效果不佳”。 问题: 1、改造难度大。由于前期采取“见缝插针”的旧城改造方式,容易改造的地块基本改造结束,剩下的多是“骨头”(旧城中村、旧居住区),现状密度大、强度高、人口多,待改造的地段多被已改造的地段包围,相邻关系复杂,限制多(日照影响很关键),矛盾多; 2、居民意见多。原居民搬迁意愿不强烈,就地安置压力大,拆迁安置房区域没有吸引力; 3、地块规模小。不规则,缺乏腾挪余地,“就地平衡”的思维难以为继; 4、资金压力大。实施旧城拆迁多年,财政压力显而易见,不堪重负,继续大规模成片拆除重建模式己不可取。 建议: 1、科学编制规划。坚持实事求是、量力而行是原则,科学编制好分步实施规划是前提。编制旧城规划时要注意“理念、定位、模式”等几个方面的问题。坚持“功能新、特色显、文化足”的理念,应将旧城特别是“团城”定位为“水乡、古镇”,充分挖掘“团城文化”的丰富内涵,根据原有建筑,研究地段特点、规划定位、产权属性、居民需求,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,进行保护性开发,激发旧城活力。 2、调整功能布局。将分布在旧城区的大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搬迁到新区;将实验幼儿园、实验小学搬迁到新城区,弱化对外部的吸引力,保留部分作为分部,满足团城以内就学需求即可;人民医院搬迁后,现有功能全部整合到护城河以南住院部,将现有的门诊部转变为其它用途,空间敞开来,作为护城河滨水景观带的公共空间节点;近期应以待搬迁的人民医院、宝塔湾为核心的更新改造为主,逐步推进费家巷、书院巷、码头街一带的古城旅游项目,打造旧城文化旅游功能。 3、完善交通路网。为解决旧城区交通瓶颈制约,应完善旧城内部道路系统,打通与外部区块的交通联系等。通过建设凤凰路东延、码头街西延、南环路东延、清泓路北延、博爱路北延等,构建核心区外围交通环,使旧城既避免不要的穿越交通,同时能便捷地联系外围干路,在核心区外围应完善配建停车场,大型宾馆、公建服务项目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配套建设停车场。旧城区核心区道路不宜拓宽,应逐步改造疏通内部街巷,完善慢行系统。 4、配套公共设施。严格控制旧城居民建房,对危旧房住户,通过加大周转房建设,及时迁移安置,合理利用腾出的空间建设零星绿地和休闲场所。逐步实施旧城管线入地,完善配置消防设备,力争减少旧城消防隐患问题。开展旧城街道改建,增加移动式花盆、绿化小品景观、城市特色家具等,提高旧城环境质量,增加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舒适感。 5、强化公共管理。加强规划公众参与,提高旧城规划的透明度、公信度和可行性;加强危房拆迁、老街老建筑更新、改变使用性质、项目招商等方面配套政策的研究,解决出路问题;加强城市管理执法,加大城市规划执法力度,切实解决城市违章建筑(或构筑)屡禁不止的不正常现象;加强城市交通管理,取消占道经营、违章停车等不法行为,加快制定西大街、和平街单向行驶方案和旧城核心区道路机动车免进方案,缓解旧城区交通拥挤问题;加强旧城区店招、标志标牌设置管理,加强旧城沿街店面整治,着力改善旧城商业无序状况;加强旧城环境卫生管理,通过完善环卫设施,加大管理力度,提高全民素质等办法,着力改变旧城脏、乱、差现象。 旧城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长期性工作,一定要科学编制旧城改造规划,并结合我市财力科学安排旧城改造计划,把握好旧城改造的总量规模和时序节奏,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扎实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工作。 |
[ 我要打印 ] [ 关闭 ] [ 页面纠错 ]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