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现代
1677年,白山派引噶尔丹进兵回疆,击败黑山派,开始准噶尔汗国的统治。1759年(乾隆二十四年),大清国击败准噶尔,平定大小和卓之乱以后,将焉耆定名为喀喇沙尔,派驻办事大臣一员。1759年(清乾隆二十四年),清于库尔勒设三品阿奇木伯克一员,管理库尔勒庄,并设守备驻军。
1867年(同治六年),浩罕汗国支持哲德沙尔汗国(Yettishar)夺取库尔勒。1877年(清光绪三年十月),清军收复库尔勒。维吾尔史家穆萨·赛拉米(Musa Sayrami)记载,1877年5月30日,哲德沙尔汗阿古柏(Yaqub Beg)在库尔勒被叶尔羌尼牙孜·哈基姆·伯克(Niyaz Hakim Beg)毒死[7],但其他说法表示阿古柏是自杀或战死的[7][8]。
1887 年,荣赫鹏(Francis Younghusband)在从北京到印度的壮游中途经“库尔利亚”(Korlia)。他形容库尔勒城繁荣昌盛,周围乡村农作良好,耕地面积很多。玉米似乎是主要作物,但也种植水稻。有一个汉人小城,大约400码(370m)见方,泥墙高约35英尺(11m),还有一条护城河。角上有圆形堡垒,但城门没有。以南一英里是突厥城,但城墙已成废墟,城内有一条长约 700码(640m)的大街。“商店比喀喇沙尔(焉耆)好一些,但不如吐鲁番好。”[9]
1899年(清光绪二十五年),喀喇沙尔直隶厅升为焉耆府。库尔勒为焉耆府治地。
1917年(民国六年),设库尔勒县佐,属焉耆县。1920年(民国九年)7月11日,设焉耆道,辖库尔勒县佐。1930年(民国十九年),焉耆道改为焉耆行政长官公署,同年库尔勒县佐改为设治局,属焉耆行政长官公署。1939年(民国二十八年),库尔勒设治局升格为县,属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。
1950年4月12日,焉耆专员公署成立,库尔勒县为焉耆专署辖治。1954年6月,撤销焉耆专员公署,分别设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(辖焉耆回族自治县、和靖县、和硕县,州府驻焉耆)和库尔勒专署(辖库尔勒县、轮台县、尉犁县、婼羌县、且末县)。库尔勒县为库尔勒专署辖治。1960年12月1日,库尔勒专署并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,州府由焉耆县南迁库尔勒县城。1979年6月23日,划出库尔勒县的库尔勒镇、新城、团结3个办事处和铁克其、英下、恰尔巴格3个公社,以及原属焉耆县的塔什店办事处,成立库尔勒市。同年9月30日,库尔勒市正式成立,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领导。
1983年8月19日,撤销库尔勒县,县所辖区域并入库尔勒市。1984年4月10日,库尔勒县正式并入库尔勒市,仍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。2009年7月20日,尉犁县西尼尔镇调整建制划归库尔勒市管辖。
2012年,境内中部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的铁门关市。